中华映象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中华映象网 > 资讯 > 正文
抓实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新活力
2021-10-26 15:28:11来源:阅读:-

通讯员 马溪 霍志刚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涌过昨天,奔向未来……

大潮涌动,潮起潮落,改革的过程,艰难而又意义深远。

三项制度改革是企业管理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近几年,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坚持把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抓住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这个关键,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示范引领用工制度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化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传统国有企业“铁交椅”“铁饭碗”“大锅饭”格局,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现代企业管理格局,为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将“三项制度”改革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大局,多措并举,确定了“人才+薪酬”“人才+关爱”“人才+双轨制”等14项人才强企工作思路,把扩大人才队伍“增量”,形成良好的用人、留人环境,作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有力抓手。

搬掉“铁交椅”,增设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渠道。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党委积极开展去“机关化”改革、“六定”工作,从优化管理和业务两方面入手,对集团机关管理人员定编管理,通过2次较大幅度的优化调整,部门由18个减至14个,机关干部由118人降至62人,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三级以内。全集团先后调整中层管理人员65人,降级使用12人,以此打破以往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陈规旧习,彻底打破岗位终身制。通过公开竞聘和内部选聘的方式,选聘了下属法人公司经理层成员5人,并按照任期制和契约化进行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按照约定严格考核。

端掉“铁饭碗”,健全员工能进能出机制。改革就是打破传统。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坚决打破的“干部”和“工人”之间的界限,着力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契约化、市场化用工管理机制。打破“铁饭碗”的固化思维,做到人岗相配、岗事相应,严格控制用工总量。企业员工总数从1348人降至1045人,减少303人,节约直接成本约2934万元,企业人员结构得到优化。

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坚持市场化人才选聘,在管理、技术和重要技能岗位,推行双向选择、公开选聘。截至目前,截至目前,共发出60个管理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开展现场竞聘19场次,完成6批社会化竞聘,共引进急缺人才14名,机关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

“我是通过社会化竞聘方式从进入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的,我认为一个国企能打破固有内部循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公开面向社会选拔人才,这样的企业一定是充满的活力,也一定会给各类人才构建好发展的平台”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组织部副部长师江深有感触的说道。

打破“铁工资”,打开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空间。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重新修订《机关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和《领导班子副职绩效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逐步建立体现岗位价值和业绩导向的员工薪酬体系,优化与岗位价值评估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结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同时收入分配向企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项目一线员工强力倾斜,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分配差距。

八建公司专职副书记侯辰日前表示,通过强化工资总额与经营成果直接挂钩,同向联动,增效必增资,减效必减资,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司薪酬水平与效益效率不匹配,实现了从“分蛋糕”向“挣蛋糕”的转变,激励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提升。

“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以“三项制度”改革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林介绍说。


推荐阅读:随璠

版权和免责申明

中华映象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