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映象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中华映象网 > 资讯 > 正文
车尔臣河畔兵旗飘,沉沙池上扬军威 —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八建公司37团沉沙池项目“兵”字号工作纪实
2021-10-26 15:29:09来源:阅读:-

乌鲁木齐讯(通讯员 马溪、张启帆)当第一缕阳光播洒在塔里木盆地的亘古荒原,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奔腾不息的车尔臣河河畔迎风飘扬,嘹亮的口号声打破唤醒沉睡的昆仑山,“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稍息!立正!”这是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八建公司37团沉沙池项目民兵分队每天清晨在车尔臣河畔的必修课。

走进37团沉沙池项目部,最抢眼的是周围墙面张贴的“强化‘兵’的意识,提升‘兵’的能力,彰显‘兵’的本色,履行‘兵’的责任”“武装建在项目上,民兵跟着工地走”等大字标语在办公区、生活区内,各类民兵的制度牌、岗位职责牌、门牌、姓名标签美观而醒目。

该项目部经理、民兵应急分队队长王斌自豪地说,我们刚开始做规划时,就本着“按照‘兵’字号工程建设要求,打造高标准规范化兵字号工程项目部”的思路建设,目的就是要造就既适宜于开展军事训练,又有利于办公、生活的环境,让员工工作、生活得安心、舒适。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

37团沉沙池项目部位于新疆最偏远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且末县车尔臣河畔,发源于冰川雪山的车尔臣河,人们通常会以为它是一条澄澈洁净的大河,但事实上它却是一条泥沙河。在枯水季,车尔臣河宛若打翻在茫茫戈壁的巧克力糖浆静静流淌。谁曾想上游山区一场暴雨改变了这条泥沙河安静的样子......7月13日,车尔臣河发出“隆隆”的巨响,呼啸着、奔腾着冲出了河岸,像一匹脱缰野马向附近的村庄奔涌而去。37团沉沙池项目部工作人员发现险情,立即组织项目部的民兵应急分队队员携带工程装备紧急集合出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后立即投入战斗,装填沙袋,调配大型机械疏通水路,巡查险情。经过连续两天的英勇奋战,民兵应急分队的队员们积极奋战在抗洪抢险最前线,以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兵”字号工程建设过程中,37团沉沙池项目实行军事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购置统一服装、维稳器材、政治教育资料。同时落实民兵值班巡逻,做到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确保项目部的维稳安全工作。

兵地融合齐聚力,脱贫攻坚促发展

37团沉沙池项目坚决贯彻落实十一师党委提出的“六个到哪里”,充分发扬“工程项目开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民兵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兵团精神就传承到哪里,融合发展就推进到哪里,民族团结就创建到哪里”。该项目部项目经理、民兵应急分队队长王斌了解到项目驻地附近居民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农闲时很多壮劳力闲赋在家,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号召,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增加收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增加一线施工人员中的少数民族临时用工比例,在当地招聘了不少的少数民族临时用工,对他们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加入项目部的作业队伍,采取明确岗位薪酬,统一管理的措施,提高了驻地少数民族兄弟的收入。

2020年以来,该项目部积极参与驻地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为37团中学无偿捐赠2万元助学资金,支持驻地植树造林活动。截止目前,该项目招聘少数民族临时用工达到了80人次,直接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增收50多万元。该项目部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有力推进了“兵”字号工程建设。

该项目经理王斌感慨的说道:“我们作为兵团的一份子,就要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六个到哪里”,坚持工程项目建设一处、团结一处,始终坚持工程项目在哪里,民族团结工作就做到哪里。”

战风沙斗酷暑,沉砂池上树丰碑

早春时节,本应是草长莺飞的大好时光,但地处沙漠腹地的37团沉沙池项目却时常沙尘肆虐,一周七天能有四天是黄沙漫天的天气。即使是沙尘天气,民兵分队队员一秒也不愿耽搁,迎难而上,各司其职。早春的冷风夹杂着细小的沙粒,吹过民兵们脸上,在他们脸上留下特别“沙漠红”,他们顾不上已经开裂嘴唇,来不及喝上一口水,每个人都热情高涨,从测量放样到试验检测,从机械指挥到安全巡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施工中,队员们严格按照项目部下发的技术标准执行,加强现场安全防护,设置专职防护员,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发扬民兵分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克服了昼夜温差、天气极度干燥等困难。

该项目民兵分队成员27人,平均年龄29岁,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李泽盛作为项目上最年轻的项目质检员,更是一名优秀的民兵。盛夏时节,37团沉沙池项目日均温度达到了40℃以上,因为坝体黏土回填工期紧、任务重,李泽盛勇挑重任,夜晚在现场通宵指挥,刚合眼几个小时候后,又爬起来继续完成质检资料。经过连续12天昼夜施工,黏土回填任务如期完成。“遇到重要节点,我们一定会在第一线一遍遍检查机械设备、完善安全措施,推进项目按期顺利完工,既然我是一名民兵,我就要担得起“兵”的称号,真正成为一名戴安全帽善生产,着迷彩服能战斗的好兵,时刻牢记“兵”的责任、“兵”的意识,“兵”的能力和“兵”的担当,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李泽盛自豪地说。此时地表温度超过超过50℃,民兵小分队的队员迎着高温下熟练地工作着,脸上、胳膊上的汗水却“诚实”地道出了工作的艰辛。


推荐阅读:茆森

版权和免责申明

中华映象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